今年4月参加最高法院座谈会,我提了九点建议。
仅仅强化法官的责任,未必能解决司法公正和公信的问题。因此,既要强化司法监督和问责,也要加强法官保障,使法官成为有尊严的法官。
比司法不公更可怕的,是即使法院做出公正的判决,民众也时常不相信。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能做的唯一监督就是审级监督,可以改判,但这也不意味着下级法院就错了。司法公信力低下的原因很简单,司法公正不足。第九个建议,司法民主。当下,法官与律师的关系紧张,主要原因来自法院方面,司法公正不足,当然也有律师的原因。
真正应追究的是枉法裁判等违法行为。第二,陪审员所作决定具有拘束力。每一个研究项目都涵盖了基础科目、高级课程、研讨班、相应诊所体验、关联研究领域、交叉学科等等。
立法者、行政官员、非政府组织领导人、商务律师、政府顾问律师、企业管理层、公司法务总监、国际纠纷解决机构的高层职员等更需要复合化培养,可以纳入非法本–法硕的既有范畴。具体安排是本科前三年在外语学院培养,以充分掌握两门联合国通用语言或小语种以及国际商务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哈佛大学法学院高年级课程设置改革对原有的必修科目增加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使学生在选课表的确定上享有非常大的自主权。法务低端市场的人才供应严重过剩,但法务高端市场的人才却极其匮乏。
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大学有可能面临衰退和破产的危机,那么规模已经过于庞大的法学教育界就势必首当其冲。事实证明,三三制作为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模式的确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以及较广泛的示范效应,并且可以用于跨学科联合培养卓越法律人才。
科目设置、教学方法等比较因循守旧,与法律实务和社会需求脱节,与国际标准相比更是相去甚远。经过反复协商,从2012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与本校外语学院联合面向全国高中毕业生招生(暂定每年招收20名),也采取六年一贯制本硕贯通培养,总体定位为复合型高端涉外法律人才。这种模式不仅适合于法本–法硕教育,还可以扩大到非法本–法硕教育领域。据统计,全院涉及实践教学的专任教师已达23名,在法学院课程体系中技能培训课程所占的比率达到20%。
据悉法科毕业生的年平均司法考试合格率设定在大约10%,但司法合格者中却只有半数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工作。相比较而言,诉讼律师、检察官、法官更需要专精化培养,可以放进法本–法硕的制度通道。第三天早上对案件进行最后讨论并结束这个案件,紧接着开始另一案件的处理。但到八十年代初,招生难、就业难、大学财政亏损突然袭击了该国高等教育界,1989年的在校生人数比1983年减少了40%,到1997年再减少60%,令人惊愕不已。
其中一年级课程设置上最重要的变化包括:(1)把国际法、比较法作为必修科目。为此需要设立一定的国家标准以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
第二、作为法律高端职业从业者的实务技能的训练。因此,如何设定合理的、具有权威性的质量标准体系就是一项不容回避的基本作业。
实际上,兰德尔判例教学法尽管不是使用宪法、法律、学说,而是使用上诉审的判例作为素材,但在通过绵密的分析和逻辑演绎把法理适用于具体的事实这点上与成文法体系的教育方法是一致的。到2010年,设置法学本科的高等院校数达640所、在校生大约35万人,加上各类研究生就是近50万之众,但平均就业率却在文科各类专业中排在末位。(3)开设必修科目解决个案作坊(Problem Solving Workshop)。这是法学教育史上没有先例的创新,彻底改变了低年级教室的景观,得到教授和学生们的高度评价,势必对美国乃至其他国家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法律理念虽然抽象、难以捉摸,但对于解释共同体的形成、卓越人才的培养、洞察力和综合判断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做法是从修满三年的法学专业本科生中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生源,从本科四年级开始提前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以本硕贯通培养的方式让学生接受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以包括本科阶段合计六年的连续时间获得法律硕士学位。
再考虑到体系化实习和海外留学(例如取得美国法学院LLM学位)的需要,两年的时间肯定不够用。以这些大趋势为背景,教育部适时推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计划,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法学教育改革迎接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法治化的时代挑战。
(4)社会贡献--接受奖学金、捐款、委托研究、共同研究的情况、业界、企业对教授的委托、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参与政府、公共机关决策咨询的情况、国际机关咨询活动。从2012年的第三届开始,法科特班除继续面向本院优秀本科生选拔外,也通过每年7月的卓越法律人夏令营和9月的推免复试选拔一定数量(目前25名左右)的来自国内其他名校法学专业的优秀本科生。
不言而喻,这正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计划的基本意图。对教育成效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大学、学院、管理者、教员、大学协会等(第一者的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家长、毕业生雇主、企业(第二者)等,但最重要的是标准认定机构、独立评价机构、大众传媒及考前辅导学校等的市场评价(第三者)。
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种多样,应对方法和整合机制也必须有所创新。在那段岁月里,青年人口剧增、高等教育预算膨胀、就业市场高腾,高等教育想不崛起都难。不得不承认,法学教育的投入、产出以及需求之间关系是显著失衡的。解决个案作坊是指参加者在有一定实务经验的专职教师的指导下处理某个案件或问题的授业方式,是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的核心课程。
这一课程讲授的重点是职业法律人如何正确处理与成文法、行政规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司法机关和法律执行机关解释和适用规则的方法。与政府机关、仲裁政法机构、行业组织、跨国企业、上海排名前20名的律师事务所合作,迄今已建立25个实践教学基地和海外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定期派出150余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深入基地实习。
(4)为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思想选择范围,有必要重视国际法、比较法、国别法的课程,加强与外国相关机构的交流,提供留学和访学的机会。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正确地把法律适用于事实的能力。
因此,今后的法学教育改革还应该根据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去培养卓越法律人才,调整课程设置,尝试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联合开设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走出去战略使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全新的投资环境、大量的贸易摩擦以及复杂的决策风险,从而不得不更加关注合规性内控、经营法务以及顾问律师的作用。
在每个专题之下再分为4、5人组成的作业团队。碰到伦理问题和棘手问题能够妥善处理的能力。鼓励实体法教师和程序法教师、专职教师和实务部门兼职教师共同开设统一战线(unibus)课程,以增强学生打破既定的学科壁垒、纵横自如地运用各种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法学院剧增的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的风气很浓厚,导致低成本扩大再生产的同一化模式普及。
法科特班的基本定位是主要面向司法和涉外法务方向的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特别强调以下三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一、国际视野以及法律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凯原法学院正在筹备与本校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共同创办新型的跨学科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学位项目,设计方案已经完成,只待批准。
(3)国际化--学位留学生派遣数和比例、短期留学生派遣数和比例、接受外国学位留学生数和比例、外语授课的科目数、授予留学生学位数、教授的国际经历、外语论文发表数、与国外学者共同研究的状况、外籍教师的比例。季卫东,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
为此成立了法律实验教学训练中心,配备了五位专职教师负责这项工作,并且精心构建了崭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若干套富于魅力的选课菜单,涵盖实践课程、诊所教育、模拟法庭、谈判训练、竞赛项目、法律援助中心等不同模块。在授业上主要采取满堂灌的讲义形式,偏重背诵条文、标准答案以应试,缺乏专业素养和技能的训练。